39就医助手

非梗阻性肠缺血

非梗阻性肠缺血是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道组织缺血但不伴有肠腔内积液的情况。

非梗阻性肠缺血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小肠黏膜下层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小肠壁出现广泛的微循环障碍。长期缺血会导致肠管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

非梗阻性肠缺血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压痛等症状。

可以通过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肠壁血流情况。此外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检测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等。对于急性发作且有肠坏死风险者,需紧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以防止毒素吸收和进一步器官损害。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负担,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

2025-03-28 10:22举报/反馈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