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实质出血,多发生于50岁以上,多数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史。脑出血常起病急骤,在临床上需要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1、血常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多有高血压病史,血常规检查可提示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增高,提示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另外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还可能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提示处于脑出血的急性期;
2、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可提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在脑出血发病数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但一般不超过48小时。此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但在48小时内凝血酶原处于正常水平;
3、影像学检查:多数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可提示高密度影,少数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可能会出现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如果出血量较大,还可能会在脑部呈现高密度影。如果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较大时,还可能会表现为脑室扩大;
4、其他检查:脑出血患者还可通过心电图、血压监测等检查,明确是否有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另外如果有血压过高的情况,可以在24小时内复测一次血压,观察血压是否有异常升高。
脑出血患者多数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方面,需针对高血压进行相关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出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