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肾损害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色改变、尿液混浊、蛋白尿、血尿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尿量减少
药物通过干扰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利尿剂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导致排泄液体的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尿量减少。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但更常见于老年人和有基础肾脏病的人。主要表现为每天的尿量少于400毫升。
2.尿色改变
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含有马兜铃酸等成分,则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从而引起尿色改变的情况发生。这种症状通常包括尿液颜色变深、浑浊或出现红色血尿等情况。
3.尿液混浊
当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导致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时,会导致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使得尿液变得混浊。尿液混浊通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感染或其他潜在疾病的迹象。
4.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药物诱导的肾损害是原因之一。蛋白尿可能导致水肿、疲劳等症状,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睑浮肿。
5.血尿
血尿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炎症有关,炎症反应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中。血尿通常伴随着尿液颜色加深、泡沫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针对药源性肾损害,可以进行血液生化测试以评估肾功能,还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肾脏大小和结构是否异常。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停用可疑药物并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给予适当的液体管理、电解质平衡调整以及必要时的透析治疗。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过度用药,特别是非处方药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体内废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