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皮肤与巩膜黄染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1.乏力
黄疸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功能障碍。这些损伤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能力,从而引发乏力的症状。乏力感通常出现在全身各处,但以肌肉最为明显。
2.食欲减退
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害,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食欲减退主要表现为长期不想进食或者厌恶某些食物,严重时可伴随体重下降。
3.恶心
当患者存在黄疸型肝炎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会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刺激胃肠黏膜,进而会引起恶心呕吐的现象发生。恶心常发生在饭前或空腹状态下,但也可能随时出现。
4.尿黄
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处理体内的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随血液循环流入肠道后被重吸收到血液中,经过肾脏过滤后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黄色。尿黄通常是均匀的黄色,有时伴有浑浊或泡沫增多。
5.皮肤与巩膜黄染
黄疸型肝炎时,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不能正常代谢而进入血液,使得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此时会透过血脑屏障进人脑脊液,形成脑水肿,同时刺激结缔组织释放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促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进人脑内,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变性和坏死,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与巩膜黄染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通常首先表现在眼白和皮肤的隐蔽部位,如腋窝、肘部内侧等。
针对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血清胆红素测定以及超声波检查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确保充足的休息,以支持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