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包括皮疹多样性、瘙痒、渗出倾向、反复发作以及慢性化趋势,外用药治疗原则为抗炎、止痒和保护皮肤。
1.皮疹多样性
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由于个体差异和不同诱因导致皮肤出现多形态损害。病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面部、手部、足部等处。皮肤上会出现红斑、水疱、结痂等症状,形态多样。
2.瘙痒
急性湿疹患者的皮肤黏膜受到刺激后,会引发神经反射性反应,从而产生瘙痒感。
瘙痒通常出现在患处,但也可能扩散到其他区域。患者可能会感到剧烈的瘙痒,难以忍受。
3.渗出倾向
急性湿疹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强,使血液、组织液渗透到周围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和渗出。渗出主要集中在病变区域,表现为局部湿润、糜烂或有浆液性分泌物。
4.反复发作
急性湿疹的发生与过敏原持续存在有关,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病情复发。复发频率因人而异,可能在一个季节结束后很快复发,也可能间隔较长时间。
5.慢性化趋势
长期未愈合的急性湿疹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发展为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常出现在手脚、小腿等易受摩擦的部位,伴随鳞屑、色素沉着或皮肤增厚。
针对急性湿疹的诊断,可以进行皮肤科专科检查以评估皮损情况,必要时还可遵医嘱做真菌涂片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测。治疗措施主要是使用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抗炎止痒。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减少症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