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风团、红斑、肿胀、刺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皮肤瘙痒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受到冷刺激后,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和血管壁上的受体,导致局部出现水肿和瘙痒。瘙痒通常发生在暴露于寒冷环境后的几分钟内,可能伴有红色风团或肿胀。
2.风团
当患者处在低温环境中时,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从而诱发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炎症因子会刺激组织液的渗出,形成隆起于皮肤表面的风团。
风团通常出现在身体接触冷处的位置,可能伴有瘙痒或烧灼感。
3.红斑
由于个体存在遗传缺陷,在遇到冷空气或其他致敏源时,可能会引发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进而形成红斑。红斑通常出现在接触到冷物质或处于寒冷环境后不久,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不适。
4.肿胀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血液循环不畅,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引起肿胀。肿胀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常出现在手部、面部或脚部,可能伴有麻木或刺痛感。
5.刺痛
若个体属于过敏体质且受到寒冷因素影响,则会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这些介质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导致刺痛感。刺痛感可能是突发性的,通常出现在皮肤直接接触冷物体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过敏原测试来评估是否存在免疫相关异常。治疗措施包括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患者应避免直接暴露于寒冷环境,穿着保暖衣物,特别是保护易受影响的身体部位,以减少症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