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是怎么回事

2023-07-30 举报/反馈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可能是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药物副作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巨球蛋白血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了白血球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或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雄激素进行治疗,如甲睾酮和丙酸睾酮等。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会影响骨髓中的干细胞增殖,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导致其数量下降。如果发现是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则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者调整用药方案。

3.感染

感染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加剧,进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中性粒细胞无法正常分化成熟并释放入外周血液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例如链球菌感染时可使用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需选用耐药性较低的头孢类抗生素。

4.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对自身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攻击,使其提前凋亡,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在病情活动期可能会出现脾脏肿大压迫骨髓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相关文章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