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是异位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建议室性早搏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室性早搏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生理性:
生理性室性早搏多见于青少年,主要由于疲劳、情绪波动、熬夜、吸烟、喝浓茶、喝咖啡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去除诱因后,室性早搏会逐渐消失。
二、病理性:
1、药物性:临床上常用药物导致的室性早搏,一般是由于心脏病病人长期服用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导致心脏QT间期延长,从而引起室性早搏。此时需要遵医嘱停用药物或者更换其他药物,室性早搏会逐渐消失;
2、器质性:器质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出现心电活动紊乱,从而诱发室性早搏。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冠心病患者要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等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做支架植入手术,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心脏电传导异常:如窦房结病变、急性心肌炎等,可能会导致心脏自律性增强,容易出现室性早搏,此时需要遵医嘱应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肾上腺素等,来改善室性早搏的症状;
4、其他:此外,室性早搏还可见于低血钾等疾病,以及过量应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