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可能是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感染、遗传因素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食物过敏
当个体摄入特定食物后,其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这些食物蛋白视为有害物质并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组织水肿。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进行止痒治疗。
2.药物过敏
某些药物能够诱导机体产生IgE介导的超敏反应,进而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胺及其他介质,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从而诱发荨麻疹。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
3.感染
感染可能会触发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产生IgE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和其他炎性介质,引起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等症状。针对感染引起的荨麻疹,患者需要积极寻找并消除感染源。例如,细菌感染可能需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感染则可能需要抗病毒药物。
4.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有人患有荨麻疹,因此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对于遗传性荨麻疹,通常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避免已知诱因来减少发作次数。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避免在高花粉浓度时外出。
5.系统性疾病
系统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在疾病状态下会导致身体免疫功能紊乱,此时若进食了致敏的食物,则容易发生荨麻疹。患者可以到医院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方式确诊是否存在系统性疾病的情况。
建议定期进行皮肤科体检以及过敏原测试,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识别潜在的过敏原。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