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焦虑或应激状态以及饮食不当引起,治疗可能涉及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损伤。这种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持续存在轻微的炎症,进而发展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如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患者可遵医嘱用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混悬液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3.酒精滥用
酒精能够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导致胃炎的发生。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胃炎的关键,同时需配合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
4.焦虑或应激状态
当个体处于长期的心理压力或高度应激状态下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胃部肌肉紧张和消化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胃炎。心理行为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改善症状。
5.饮食不当
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会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长期如此会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燕麦、红薯等,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胃炎的发生。
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进展,还可通过碳呼气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