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后可能会出现疼痛与肿胀、活动受限、骨折愈合延迟、并发症发生以及功能恢复受影响的风险。
1.疼痛与肿胀
骨裂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持续性的疼痛和局部肿胀,影响日常活动。
2.活动受限
骨裂导致患处不稳定,为了避免再次受伤,身体会通过肌肉紧张来保护受伤部位,从而限制活动范围。患肢可能无法正常承重或移动,导致暂时性或性活动障碍。
3.骨折愈合延迟
骨裂会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血液循环受阻,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延缓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可能导致长期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
4.并发症发生
骨裂时,由于外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容易引发感染,如皮肤红肿、发热等。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加重,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5.功能恢复受影响
骨裂后,患处出现血肿机化期、纤维连接期及成熟骨痂形成期,此期间会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上述时期中,如果康复措施不当或者未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功能恢复。
骨裂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受损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促进骨裂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