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两天后大便出血可能是由于结肠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或结肠癌等病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结肠炎
结肠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刺激局部黏膜可引起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进而发生出血。严重时会导致肠道狭窄,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柳氮磺吡啶片进行治疗,也可以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改善病情。
2.内痔
内痔是位于齿状线以上,由肛垫的支持结构和血管丛异常脱出导致的局限性团块,当内痔表面黏膜破溃后会发生出血的情况。其主要是由于肛门静脉曲张或者长时间便秘引起的。对于内痔出血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3.肛裂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擦伤肛管上皮,致使损伤处感染而形成的。因为裂口周围神经比较敏感,在排便时容易受到摩擦出现疼痛感,从而不敢用力排便,导致大便干燥,加重对肛裂伤口的刺激,造成出血的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一种突出于肠腔内的赘生物,当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发生破裂、出血等情况。息肉组织质地较脆弱,易受机械性摩擦或排泄物刺激而破损出血。对于直径小于1cm且无恶变倾向的非肿瘤性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进行处理。
5.结肠癌
结肠癌是结肠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癌细胞侵犯结肠壁并可能向远处扩散,此时可能出现出血现象。这是由于肿瘤生长过程中新生血管破裂所致。结肠癌确诊通常需要病理活检确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如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等。
建议关注大便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以排除其他潜在的问题。必要时,还应进行血液学检查、腹部超声波扫描以及全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