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肛瘘的认识,主要包括肛瘘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治疗。建议出现肛瘘的患者,及时前往中医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改善。
1、病因:中医认为肛瘘与脏腑亏虚、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而脏腑亏虚多与久病消耗、房事损伤等因素有关。湿热下注多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等因素有关,气滞血瘀多与长期久坐、久站等因素有关;
2、病理机制:中医认为肛瘘是由脏腑贯通、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热毒、湿热蕴结于肛门直肠所致。在病理机制中,热毒多是由于饮食不节、过度熬夜、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引起,湿热是由于外感湿热病邪或饮食不节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则是由于长期久病劳损、气血运行不畅引起;
3、诊断:在临床上,肛瘘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的皮肤外口向肛内突起,表面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可触及管道,同时还伴有肛周瘙痒、疼痛、发热、坐立不安等症状。在进行肛门指诊时,可以触及管道,同时还可以抽出气体、脓液等内容物;
4、治疗:中医治疗肛瘘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牛黄解毒片、龙胆泻肝丸、槐角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如果肛瘘的病情较为严重,还需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肛瘘切开术、挂线疗法等。
中医治疗肛瘘的方式较多,且大多数疾病预后较好。但由于肛瘘可分为多种类型,所以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辨证论治,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其他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