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象表现为大红细胞、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体积增大、血小板体积增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建议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大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大红细胞形成是因为骨髓代偿增生以弥补造血功能不足。大红细胞主要出现在外周血液中,正常成人平均体积为80-92fl,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超过100fl。
2.中度正色素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的寿命通常不受影响,但其形态学改变导致其无法通过脾脏微血管床,因此被破坏增加,出现中度正色素性贫血的情况。上述情况还可能伴随有轻至中度的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稍高。
3.白细胞体积增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体积增大主要是因为骨髓内幼稚细胞增生所引起的继发性反应。这些异常增大的白细胞通常可以在外周血液中观察到,且其体积可能比正常范围更大。
4.血小板体积增大
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能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反映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刺激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体积偏高的现象多见于实验室检查结果中,且血小板平均体积常大于10fL。
5.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反映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刺激后的一种应激反应。上述变化可见于外周血涂片中,正常成人的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数约为3~5叶。
针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可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涂片镜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治疗措施包括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缺乏维生素B12者需同时给予甲钴胺。患者需要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避免长时间摄入素食,必要时可通过口服或注射形式补充相应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