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如果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需要输液治疗,建议及时就医。
1.恶心
恶心可能是由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消化系统不适感。当炎症刺激胃肠黏膜时,会导致神经反射性恶心。恶心的症状通常发生于上腹部,但也可能扩散至咽喉部或其他身体部位。
2.呕吐
急性肠胃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这些因素会直接刺激胃肠壁,产生呕吐反射。
呕吐可发生在任何时间点,但常出现在进食后,可能会伴有剧烈腹痛。
3.腹泻
急性肠胃炎患者的肠黏膜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影响了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吸收,进而出现腹泻的情况。腹泻多发生在小肠下端或大肠,可能导致频繁排便且粪便呈水样状。
4.脱水
由于急性肠胃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会导致机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使体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从而诱发脱水的发生。脱水可在全身各处引发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弹性降低等,严重时可导致头晕、昏迷甚至休克。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是急性肠胃炎伴随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严重的腹泻导致体内钠、钾、钙等离子失衡。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包括肌肉痉挛、疲劳、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针对急性肠胃炎的相关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分析、大便常规等检测以评估病情。对于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于重度脱水或持续高热等情况,则需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方式给予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未经充分煮沸或未消毒的食物和水,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或加剧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