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和喘息,这些症状可能因吸烟、空气污染或遗传因素而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道炎症刺激,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痉挛,从而引发咳嗽的症状。
咳嗽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的上皮组织中,尤其是位于支气管和肺部的黏膜下神经丛周围。
2.咳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因为存在气道炎症反应,会伴随有炎性分泌物渗出的情况发生。这些分泌物需要通过咳嗽反射排出体外,因此会出现咳痰的现象。咳痰通常发生在呼吸道的末端,即肺泡和细小支气管区域。
3.气短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部气体交换受到限制,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起气短的症状。气短感源于肺部功能受限,表现为呼吸急促、深度增加,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
4.胸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肺部气体交换受阻,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进而压迫周围的组织结构,出现胸闷的感觉。胸闷可能由肺部病变引起的胸部压力增加所致,在深呼吸或剧烈运动后尤为明显。
5.喘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狭窄和不完全阻塞,会引起呼气困难,当呼吸加快加深以提高通气量时,就会产生喘息声。喘息声音通常来自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所产生的湍流,多在夜间或早晨醒来时最为明显。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可以进行肺功能测试、高分辨率CT扫描等。治疗措施包括戒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患者应避免吸烟,减少空气污染物暴露,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有助于改善病情。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