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常见并发症有尿量减少、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脑病,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肾功能严重受损,应尽快就医。
1.尿量减少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由于肾脏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分和废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外,从而引起尿量减少。尿量通常低于400毫升/天,可能伴有颜色深黄或浑浊。
2.水肿
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体内水分潴留,钠离子浓度增高,引发水肿。水肿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等组织松弛处,随着病情进展可扩展至下肢、腹部甚至全身。
3.高钾血症
急性肾衰竭会导致肾脏排泄钾的能力降低,此时如果摄入过多的钾或者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钾,则可能导致血液中钾含量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肌肉无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4.代谢性酸中毒
当急性肾衰竭发生时,肾脏无法正常清除体内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在体内积累并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这使得碳酸氢盐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到血液pH值。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深呼吸、嗜睡、昏迷等。
5.尿毒症脑病
尿毒症脑病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肾脏排毒能力丧失,导致毒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典型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情绪波动以及睡眠障碍等。
针对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症状,可以进行血液和尿液分析、电解质测定、肾功能测试等检查项目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控制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失衡、管理高血压以及必要时透析治疗。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出入量,避免高钾食物,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和活动强度。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