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胃癌。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1.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和损伤,严重时可引起局部微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胃出血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于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会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而形成瘢痕组织,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能会对这些脆弱的组织造成刺激,进而发生出血的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的产生,保护胃黏膜。
3.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的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局限性缺损,病变深达黏膜下层甚至更深,当胃酸或胃蛋白酶侵蚀到受损部位时会引起出血。对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内镜下止血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致门脉高压,使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扩张,形成静脉曲张。当食用粗糙食物或硬币等异物划破曲张静脉时,就会引起大呕血。如果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以减少曲张静脉破裂的风险。必要时,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缓解不适症状。
5.胃癌
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细胞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后,容易诱发胃出血的情况发生。针对胃癌引起的胃出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配合医生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处理。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及过度饮酒,以免加重胃部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若存在胃出血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胃镜检查、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