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原则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营养支持治疗、肝脏移植和新生儿阻断等措施。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常用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主要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可有效降低分娩时HBV-DNA水平,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2.保肝治疗
保肝治疗旨在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适合于孕期肝脏负担增加的情况。常用的保肝药物有水飞蓟宾、甘草酸制剂等,能够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胆汁分泌,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能量和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肝脏修复。对于妊娠期合并肝炎且存在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如瘦肉、鸡蛋等。
4.肝脏移植
肝脏移植是一种复杂的手术,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当其他治疗无效且病情危及生命时考虑应用。该措施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肝炎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肝脏功能,挽救生命。
5.新生儿阻断
新生儿阻断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包括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针对所有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以防止垂直传播,并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
在整个孕期中,孕妇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确保自身健康的同时保障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