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可能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1.下肢肿胀
血栓形成后会阻碍血液回流,导致静脉压升高,液体从血管壁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隙中,从而引起下肢肿胀。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是小腿出现水肿的情况,严重时可伴有皮肤紧绷感和体重增加。
2.疼痛
由于血液循环受阻,会导致肌肉缺氧和代谢产物积累,进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受影响的大腿或小腿区域,可能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有时伴随刺痛感。
3.皮肤颜色改变
当深部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移动至肺动脉处堵塞时,会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右心室负荷加重,此时心脏收缩力减弱,左心室代偿性收缩增强,使体循环淤血。当体循环淤血时,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就会导致下肢水肿,进而影响淋巴液回流,使淋巴管内压力增高,进一步加重下肢水肿,导致皮下组织间隙水肿,进而使表层的皮肤向外凸起,腹壁两侧出现条索状团块。典型表现为皮肤呈现青紫色,可能是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4.肢体麻木
若患者存在脑梗死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大脑支配区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感觉异常,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如果血栓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会影响神经信号传导,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肢体麻木的症状。
5.活动障碍
血栓形成后,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栓体积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正常的组织结构,导致其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引起活动障碍。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差异,如发生在腿部,还可能出现行走困难、跛行等症状。
针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水平检测以及CT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治疗,如遵医嘱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药物。建议定期监测血液指标,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特别是对于有血栓风险因素的老年人,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适量运动、穿着弹力袜以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