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瘙痒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久病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弱导致脾脏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不足,肌肤失去濡养所致。治疗需以健脾益气、养血止痒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归脾丸等药物改善症状。
1.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长期暴饮暴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量来缓解症状。
2.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脏的运化功能,使湿邪停滞于体内,从而引起皮肤瘙痒的症状。可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改善,比如将适量的黄连、黄柏研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匀,然后涂抹至患处。
3.久病体虚
久病体虚会导致正气亏虚,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使湿邪侵袭肌肤而出现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
4.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指个体出生时体质虚弱,脾脏功能先天薄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湿邪内生,湿邪凝滞于肌肤而引起瘙痒。可通过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来改善症状。
5.年老体弱
年老体弱者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逐渐衰退,脾脏功能随之减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湿邪内生,湿邪凝滞于肌肤而引起瘙痒。可通过针刺血海穴、曲池穴等方式来辅助缓解不适症状。
针对脾虚引起的瘙痒,建议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还可定期进行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