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好,少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出现残疾,不能治好。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环境、大脑发育、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其治疗原则主要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一、药物治疗:
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首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等。药物治疗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主要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情绪不稳等症状,奥氮平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双相情感障碍,氯氮平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一定剂量,并遵医嘱使用;
3、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主要有盐酸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的患者;
4、其他药物:如阿立哌唑、喹硫平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也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利用和掌握患者心理过程的知识,指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重新建立新的认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改善精神分裂症伴有的情感症状;
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指导患者仔细观察自己的情绪,与医生或家人沟通,了解自己的困惑、想法,从而客观认识精神分裂症,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改变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3、家庭治疗:由于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目前多采取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疾病,因此家庭治疗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一部分,需由专业的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三、康复治疗: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精神分裂症,了解疾病,改变错误认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改变思维方式,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