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不存尿可能是神经源性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膀胱过度活动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神经源性膀胱炎
神经源性膀胱炎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使患者无法控制膀胱收缩,从而出现尿液不能被储存的情况。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抗胆碱药、α受体阻滞剂等,可缓解不适症状。此外,还可以通过盆底肌肉训练来增强括约肌的功能。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是指在膀胱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体,当结石体积较大时,会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膀胱不存尿的症状。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和服用柠檬酸钾进行处理,较大的结石则需要手术取出。
3.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压迫膀胱壁,导致其容量减小,因此会出现不存尿的现象。确诊后通常建议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4.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感觉过敏或异常兴奋所致,此时膀胱敏感度增高,容量减少,所以会出现不存尿的现象。可以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能够降低膀胱的敏感性,减轻症状。
5.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前列腺组织向膀胱突起,形成一个类似于球状的结构,使得尿流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膀胱无法完全排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常用药物有非那雄胺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若药物效果不佳,则需考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针对膀胱不存尿的问题,建议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及膀胱造影等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憋尿,以促进排尿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