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可能由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折、跟骨骨刺等疾病引起。
1.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跟腱过度使用或损伤引起的炎症,跟腱位于足踝后方,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重要结构。当跟腱承受过多压力时,会发生无菌性炎症。
典型表现为跟腱处疼痛、肿胀,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后初次站立时最为明显,有时还伴有行走困难的情况发生。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因为足底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导致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所致,足底筋膜是一层薄膜状组织,位于足底,主要作用是维持足弓形态。患者可能会感到足跟部疼痛,在早晨起床下地活动时尤为明显,有时甚至需要走一段时间才能缓解。
3.跟骨滑囊炎
跟骨滑囊炎是指跟骨周围的滑囊因长期摩擦或外伤而发生的炎症,滑囊是一个封闭的液体腔室,存在于关节周围,用于减少摩擦和吸收震荡。症状包括跟骨下方疼痛、触痛以及可能的红肿,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后加剧。
4.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等外部冲击引起,跟骨是构成足后部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较深且周围有韧带保护,因此发生骨折的概率相对较低。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皮肤颜色改变、肢体远端麻木等情况。
5.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边缘软骨逐渐退化变薄,最终形成骨质增生所导致的疾病,跟骨是构成足后部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较深且周围有韧带保护,因此发生骨刺的概率相对较低。典型表现为跟骨结节处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后初次站立时最为明显,有时还伴有行走困难的情况发生。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并预防上述潜在健康问题,如针对足部的运动训练或物理治疗可帮助减轻跟腱炎患者的不适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