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尿量减少、浮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肾脏出现了急性炎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和治疗。
1.尿量减少
急性肾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肾脏损伤,此时可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充血的情况。而肾小管是重吸收水分的重要场所,当受损时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引起尿量减少。上述情况通常伴随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
2.浮肿
急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到炎症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质漏出,使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壁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浮肿。
浮肿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等组织松弛部位,随着病情进展可扩展至下肢、全身。
3.血尿
血尿主要是因为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进入原尿所致。急性肾炎患者的肾小球内炎症反应加剧,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进而引发血尿。血尿可能伴有腰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4.高血压
急性肾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刺激肾素合成增多,进而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高血压常表现为持续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还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5.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是指肾脏不能正常地过滤废物和液体,导致体内积累毒素和水肿。急性肾炎会引起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小管,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导致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贫血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针对急性肾炎的诊断,可以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以及B超检查来评估肾脏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缓解水肿,以及应用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药物抑制免疫应答。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