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后伤口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脓性分泌物和发热,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1.红肿
缝针后伤口感染时,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周围组织出现液体积聚而形成红肿。红肿通常出现在伤口附近,可能伴有局部触痛或灼热感。
2.疼痛
当细菌通过受损皮肤进入身体并开始繁殖时,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响应。这种响应包括白细胞向感染区域迁移,这些白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来杀死病原体。
这个过程会导致疼痛。疼痛通常集中在伤口处,可能呈钝痛或刺痛感。
3.皮温升高
感染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从而提高患处温度。皮温升高的情况通常发生在红肿区域,且触摸时感觉比周围正常皮肤更温暖。
4.脓性分泌物
感染会导致伤口内坏死组织和白细胞聚集,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和蛋白水解酶,进而促进化脓现象发生。脓性分泌物通常从伤口中渗出,颜色为黄色或绿色,有时可伴有恶臭。
5.发热
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上升。发热常伴随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在午后或晚上较为明显。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评估感染程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同时需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水源以防感染扩散。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