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出现急性肝损伤后,若及时戒酒,并且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发展至肝硬化阶段;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可能会增加肝硬化的风险。
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此时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从而诱发肝功能异常的现象。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或者短时间内持续少量饮酒,肝脏有较好的修复能力,通常能够恢复正常状态,因此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经常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久而久之会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生。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促进肝硬化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既往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的人群而言,更容易因酒精作用而加速病情进展。
除了酒精本身的影响外,长期或过度摄入脂肪、药物或病毒性肝炎等都可能加重肝损伤的风险,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酗酒以及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以减少肝损伤的发生概率。同时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