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通过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避免提举重物、妊娠期及分娩前后体重管理、使用助于支撑盆底的器具、及时治疗便秘和慢性咳嗽等方法进行预防。

1.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增强盆底肌群的力量和张力,提高其支持能力。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盆底肌训练,每次持续15-30分钟。
2.避免提举重物
提举重物会增加腹压,导致盆底肌肉过度拉伸或损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单次提举超过5磅(约2.3千克)的重物。
3.妊娠期及分娩前后体重管理
妊娠期及分娩前后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骨盆关节负担加重,影响盆底功能。整个孕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产后注意合理饮食并适当运动。
4.使用助于支撑盆底的器具
使用助于支撑盆底的器具可以减轻压力,防止器官脱垂。如子宫托、盆底固定带等,在医生指导下适时佩戴。
5.及时治疗便秘和慢性咳嗽
及时治疗便秘和慢性咳嗽可减少腹腔内压力增高对盆底组织造成的压迫和牵拉。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喝水、适量运动等方式缓解便秘,戒烟限酒以减轻慢性咳嗽症状。
若发现有尿失禁、排便困难等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