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病大发作又称为脑性瘫痪发作,症状可分为运动型症状和非运动型症状。脑性瘫痪发作时,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一、运动型症状:
1、坐位平衡障碍:表现为双足呈屈曲状,不能站立,在站立时呈尖足、双膝屈曲、双上肢紧贴胸前等。当保持坐位时,头和躯干向前屈曲,面部朝后。当头部偏离床面时,躯干可偏向一侧,称为脊柱侧凸;
2、单瘫:表现为一侧肢体受累,患者可出现屈曲瘫痪、痉挛性瘫痪等。若累及上肢,可表现为拇指内收、手指紧握,前臂旋前、旋后障碍,以及腕和手指不能伸直、前臂有旋后障碍等;
3、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主要为上肢的伸肌群和下肢的屈肌群瘫痪、伸肌群的瘫痪等,上肢可出现腕关节的背伸、掌指关节的屈曲,以及手指的屈曲和手指的对掌运动等;
4、肌张力增高:脑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常表现为增高,而且肌张力的亢进程度与肌力增加的程度呈正相关。
二、非运动型症状:
1、反射异常:脑性瘫痪患者可表现为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出现新的反射增强,即惊厥反射;
2、姿势异常:脑性瘫痪患者常表现为原始反射正常、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还可出现舞蹈样异常动作、肘反射消失、拇指内收、手指屈曲等;
3、智力障碍:部分脑性瘫痪患者,由于脑损伤导致智力水平下降,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因此,如果出现脑性瘫痪发作,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