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便干燥引起脱水时,会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囟门凹陷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1.排便次数减少
若新生儿存在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等消化吸收障碍性疾病时,可能导致肠道内水分丢失过多,进而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正常足月新生儿每天至少排一次胎便,早产儿则可能需要3-4天才能排出靠前份胎便。排便次数减少意味着新生儿体内废物积聚过快,导致肠管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到排便频率。
2.粪便干结
由于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摄入水分不足或者奶液过于浓稠,则容易导致大便干燥而形成硬块。
观察新生儿的大便形态可以判断其是否缺水。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大便应该是软糊状或略带黏液的。
3.尿量减少
当新生儿存在腹泻、呕吐等情况时,会导致体液丢失过多,使血液浓缩,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减少尿液的产生。尿量的变化是评估新生儿脱水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足月新生儿每日尿量应大于60ml/kg,小于60ml/kg为少尿,小于5ml/kg为无尿。
4.皮肤弹性差
当新生儿存在脱水时,会引起血容量降低,此时会刺激下丘脑前部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后可使重吸收增加,进而减少尿液排出,同时也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转移,进一步加重脱水状态,此时就会出现皮肤弹性差的现象。可以通过捏起新生儿的皮肤并快速放开来测试其皮肤弹性的程度。正常新生儿的皮肤应该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恢复能力。
5.囟门凹陷
新生儿脱水时,颅骨和头皮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导致囟门下沉。囟门凹陷通常发生在头顶部,可以用手触摸到柔软的区域。
针对新生儿脱水的症状,建议进行电解质分析、血常规检查以评估身体的钠、钾水平。治疗措施包括补液,对于轻度脱水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家长应注意监测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和排泄量,确保其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并避免过度喂养导致的消化道负担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