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出血、微血栓栓塞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发热、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症状,这是一种严重的血液凝固异常疾病,需紧急医疗干预。
1.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使血液无法正常凝固而出现出血。出血通常发生在全身各处,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等,严重时可导致大量失血。
2.微血栓栓塞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微血栓形成并堵塞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造成器官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功能障碍。
器官功能障碍可能涉及肺部、肾脏、大脑等多个部位,具体取决于受影响的器官。
3.溶血性贫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当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就会引发溶血性贫血。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脏,但也可能在肝脏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中发生。
4.发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伴随感染时,炎症反应加剧,体温调节中枢会启动保护机制,提高体温以抵抗病原体。发热通常是因为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所致,如细菌性心内膜炎。
5.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过度消耗,导致血液凝固障碍,从而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导致手术后难以止血,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操作或存在高风险出血的情况下。
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检测、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等检查。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支持治疗,重症情况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出血的行为,保持安静休息,同时监测并记录任何异常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