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饮食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过快、慢性失血、铁吸收障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饮食摄入不足
由于食物中铁含量不足或者摄入量不够导致铁元素缺乏,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补充铁元素,比如适量食用红枣、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
2.生长发育过快
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较快,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饮食中摄入的铁不能满足需要,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适当进食含铁丰富的辅食如猪肝泥、菠菜泥等改善症状。
3.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会导致体内铁储备逐渐减少,当铁储备不足以支持红细胞的合成时,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针对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首先需确定出血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4.铁吸收障碍
铁吸收障碍是指机体对摄入的铁质无法有效吸收利用,导致铁储备下降,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引起缺铁性贫血。对于铁吸收障碍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可以考虑口服补铁制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
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皮肤黏膜下毛细血管壁先天发育不良,其脆性增强而致反复自发性出血,长期反复出血会造成铁丢失过多,继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如果确诊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封闭异常的毛细血管,以减轻出血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但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