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可通过功能性活动训练、肌肉强化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神经肌肉协调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方法来促进康复。
1.功能性活动训练
功能性活动训练旨在通过渐进性的运动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如步行、抓握等动作。此方法适用于术后患者,但需注意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强度和频率。
2.肌肉强化训练
肌肉强化训练通过增加肌力来提高身体稳定性及支撑能力,包括抗阻训练和体重支持下的练习。针对小儿骨折后需要增强周围软组织支持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应考虑使用适当重量且防止过度劳累。
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涉及被动和主动地移动受损关节,以预防僵硬和挛缩,并提高灵活性。此措施适合所有阶段的康复过程,每日进行以确保关节正常运作。
4.神经肌肉协调训练
神经肌肉协调训练专注于大脑与肢体之间的连接,通过特定任务改善协调性和反应时间。对于存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的小儿骨折患者有益。开始前评估患儿的心理接受度是必要的。
5.平衡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着重于建立稳定的基础和转移技巧,以减少跌倒风险。针对那些因骨折影响而容易失去重心的孩子。应在有扶手的地方逐步开展此类活动。
在整个康复期间,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医生能够监测孩子的进展并调整治疗计划。此外,合理的营养补充也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应注意提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以利于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