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可能因使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出血倾向、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疲劳、降压药引起的低血压以及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药物副作用导致不适或加重病情。

1.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痛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来降低血脂水平,但同时也会抑制肌肉细胞内肌酸激酶的代谢,导致肌痛。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
2.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出血倾向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等。出血倾向可能影响手术及创伤愈合过程。
3.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疲劳
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负荷,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长时间应用会导致机体处于一种缺氧状态,进而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
4.降压药引起的低血压
某些降压药会过度扩张血管,使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外周组织,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进一步降低心脏前负荷,此时心室舒张期充盈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眩晕甚至昏厥,尤其是在突然改变姿势或站立时容易发生。
5.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钠和排水来降低体内液体积聚,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建议定期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以评估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