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儿童的口腔、鼻咽分泌物、疱疹液或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免疫应答。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皮疹以及臀部斑丘疹。重症病例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嗜睡、头痛、呕吐等。
针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粪便常规检查以及脑脊液分析。此外,还可采集患者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分离出肠道病毒核酸或从咽拭子、肛门拭子中检出手足口病病毒。轻症病例通常采用对症治疗,重症病例则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手足口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
为预防手足口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该病的儿童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集体场所。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