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怎么回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怎么回事

2023-08-01 17:12 举报/反馈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的血液检查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高又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主要见于血友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服用抗凝药等情况。

一、血友病:

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也是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由于机体中凝血因子的活化部分出现障碍,导致机体凝血活酶的时间延长,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加。

二、肝脏疾病:

1、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肝脏细胞受损后,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多为小分子物质,易被氧化;

2、肝素:肝素是一种酸性的黏蛋白,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结合,阻止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将凝血物质输送到受损的血管内,从而使血液不凝,也可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3、其他疾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造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三、胃肠道疾病:

如胃肠道黏膜的糜烂、溃疡等,可造成胃肠黏膜血管的破裂,引起出血,从而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四、服用抗凝药: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有可能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此外,新生儿出血症阻塞黄疸、纤维蛋白酶溶解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
取消
热门推荐
糖尿病
高血压
不孕不育
性病
腰间盘突出
肝病
妇产科
男科
皮肤科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