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病因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假单胞菌属感染、变形杆菌属感染等细菌引起的皮肤和黏膜炎症。
1.链球菌感染
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微小伤口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其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可引起组织局部发生化脓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水肿和红斑。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例如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
3.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当表皮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其产生的蛋白分解酶和溶血毒素能破坏组织并导致炎症。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耐药性较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等。
4.假单胞菌属感染
假单胞菌属感染时,细菌释放外毒素,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导致炎症介质产生,进而引发丹毒样病变。治疗假单胞菌属感染通常需要使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5.变形杆菌属感染
变形杆菌属感染后,其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于巨噬细胞,使其活化并分泌多种促炎因子,引起局部出现炎症反应。治疗变形杆菌属感染时,首选对变形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
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物品,以减少细菌传播风险。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敏感性测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