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发作高峰,易误为过敏性皮炎。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而且具有传染性,如果患儿出现皮疹,应注意与其进行隔离。
1、病因: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导致,如柯萨奇病毒A、B、C、EB病毒以及疱疹病毒等,或者是细菌感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可引起手足口病。进入发作高峰时,病毒繁殖能力强,人体免疫系统活跃,可导致皮肤出现皮疹,因此容易误认为是手足口病进入发作高峰;
2、症状: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小疱疹或丘疹,同时还可伴有发热、疱疹周围发红、肿痛等症状,发热温度可达39-40°C,甚至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等;
3、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如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者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出现皮疹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者是喷昔洛韦乳膏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鉴别诊断出手足口病的类型,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在患儿发病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抓挠患处,以免造成感染,不利于疾病恢复。在患病期间应注意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