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不耐受的症状包括腹泻、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和气促,这些症状可能因摄入含乳糖食物而触发,建议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腹泻
乳糖酶不耐受是指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导致摄入含乳糖食物后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而引起的腹泻。由于体内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使得乳糖进入肠道后未被水解成单糖而直接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刺激肠壁,使水分和电解质分泌增加,进而引发腹泻。腹泻通常发生在小肠下部和大肠,患者可能会出现稀便、水样便等症状。
2.腹胀
乳糖不耐受时,机体无法有效分解乳糖,造成乳糖在小肠内积聚并被微生物发酵产气,从而引起腹胀。
腹胀感常出现在上腹部或全腹部,可能伴有打嗝、嗳气等现象。
3.腹痛
当乳糖不耐受者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时,乳糖会迅速被结肠中未成熟的菌群发酵,产生大量的氢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会导致肠管扩张和痉挛,从而引起腹痛。腹痛一般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有时伴随绞痛感。
4.肠鸣音亢进
乳糖不耐受会引起肠道运动加快,以促进乳糖的排泄,此时会出现肠鸣音亢进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呈轻微、有规律的声音,而在乳糖不耐受时,肠鸣音响亮且频率增高。
5.气促
乳糖不耐受可能导致肠道积气增多,进而引起腹腔压力升高,压迫到膈肌,间接影响肺通气功能,出现气促的症状。气促多表现为呼吸急促、深度呼吸或需要快速换气来缓解胸闷的感觉。
针对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建议可以进行血液乳糖含量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试以及胃肠镜检查。治疗措施包括调整饮食,避免高乳糖食品,必要时使用乳糖酶制剂改善症状。对于存在腹泻症状的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对于腹胀、肠鸣音亢进的患者,应减少豆类、洋葱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