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引起脱水可能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感染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病因导致的,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脱水严重时需紧急就医。
1.电解质紊乱
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不均衡,引起钠、钾等离子浓度异常,影响细胞代谢和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适当的电解质溶液来纠正紊乱状态。
2.酸碱平衡失调
腹泻时肠道对氢离子的吸收减少,同时乳糜泻可导致碳酸氢盐丢失,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液pH值偏离正常范围。轻度失衡可通过调整饮食,重度则需医疗干预以恢复体内化学环境稳定。
3.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所致的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会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损害。主要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同时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液体管理。
4.肾功能衰竭
腹泻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其过滤废物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为急性肾损伤。维持足够的尿量和控制液体摄入是关键,必要时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5.心力衰竭
腹泻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
建议定期监测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肺功能状态,预防并及时处理脱水及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