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炎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吸烟、慢性胆汁返流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黏膜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进而引起十二指肠球炎。
根除幽门螺杆菌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增加胃酸分泌,从而诱发十二指肠球炎的发生。患者可遵医嘱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替代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酒精滥用
酒精能够直接损害胃黏膜上皮细胞,使黏膜屏障功能减低,防御能力下降,易受攻击而致病。戒酒是治疗酒精性十二指肠球炎的关键措施。对于已经出现严重肝硬化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水飞蓟宾胶囊保护肝脏。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肠黏膜,引起局部血管收缩和痉挛,降低其抵抗力,促进有害菌侵入并繁殖。为了减轻症状,建议患者戒烟。若无法彻底戒断,则应尽量减少每日吸烟量。
5.慢性胆汁返流
慢性胆汁返流是指胆汁通过异常通道进入十二指肠,反复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针对胆汁返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需要通过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或者腹腔镜下胆管探查引流术来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定期复查胃镜以及碳呼气试验检测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