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如乙型肝炎病毒。这些病毒侵入肝脏后,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破坏,导致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异常增高。患者可能会经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受阻,可引起黄疸的发生。
为了确诊病毒性肝炎,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此外,还可以通过肝脏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肝脏结构是否正常。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例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指导。
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护肝脏,确保充足的休息,以支持肝脏修复。定期复查是必要的,以便监测病情变化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