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与疾病类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症,临床可以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疾病类型。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临床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可以分为两种: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获得性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较少见。
后天获得性因素:
较常见,具体如下:
疾病因素:继发于其他血液病疾、慢性肾衰竭、严重甲状腺或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EB病毒等。
药物与化学毒物:包括: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如:保泰松和氨基比林、各种抗肿瘤药物、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砷、杀虫剂、农药、染发剂。
免疫因素:如继发于胸腺瘤、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嗜酸性筋膜炎等。
电离辐射:X线、γ线、中子等高能射线、长期且超允许量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与诊断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疾病分型可以分为重型和非重型两种疾病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也存在些许差异。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急,病程较短,临床以发热、出血为主要表现,初期贫血不明显,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贫血情况日益严重。60%患者存在内脏出血,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等。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慢,病程较长,临床以贫血为常见表现,出血常表现在皮肤黏膜,可存在感染多发生于呼吸道。
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是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检查。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式
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式众多,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情况采取适合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发病机制常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药物。
促进造血的药物:如雄激素、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
对症治疗的药物:止血类药物常用酚磺乙胺等,护肝类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肌苷注射液等。
支持治疗:
临床会针对患者血常规的实际情况,进行输血、输注血小板治疗,从而使血细胞数值得到提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目的,该治疗方式适用于年龄在40岁以下、没有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有合适供体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
该治疗方式将中医辨证施治、调节整体、扶正固本与西医直达病灶、见效快的治疗优势相结合,不但注重了再障患者整体治疗与个性化治疗的协调性,还实现了疾病的标本兼治,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治疗效果显著。
五、如何避免再生障碍性贫血复发
1、坚持正规的治疗方案。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类型、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常见治疗如:环孢素、雄激素、ATG等,患者应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便地更换或者停药。
2、定期入院复查。在治愈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或者监测,包括外周血象、骨髓象、免疫指标等,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异常的情况,防止复发。
3、平时护理要做好。感染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死因素。对此患者不论是在治疗期间还是非治疗期间都要把护理做到位,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出现感染。
六、结语
以上便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全部内容。再生障碍性贫血虽为良性疾病,但罕有自愈者。患者一旦确诊疾病应立即接受治疗,可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们帮助,解除大家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