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疼痛、黄疸,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乏力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后,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能量产生。此时患者身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过快,但无法及时补充,从而出现乏力的症状。乏力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但通常在白天更为明显,且休息后不能缓解。
2.食欲减退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导致肝脏细胞受到损伤,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所以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
食欲减退主要表现为长期不思饮食、厌恶油腻等症状,这些不适感可能因轻微进食而加剧。
3.腹胀
当肝脏炎症活动时,可导致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腹胀的发生。腹胀常描述为持续性腹部饱胀感,可能伴有打嗝或放屁等现象。
4.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刺激肝脏组织,使肝脏组织发生充血水肿以及坏死,严重时还会诱发肝包膜紧张等情况所致。肝区疼痛多位于右上腹,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深呼吸或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
5.黄疸
黄疸通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如果患有乙型肝炎,则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形成黄疸。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确保充足的休息,以支持肝脏健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