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是在心脏瓣膜表面形成的由微生物、血小板、炎症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异常物质积聚。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是由致病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附着于受损的心脏瓣膜上,利用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迅速繁殖并形成微小的感染灶。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会刺激心脏瓣膜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白细胞聚集并形成脓肿样结构,进一步加重心脏瓣膜的损伤。赘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热、贫血、关节疼痛等症状。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主要手段,可以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其他辅助检查可能包括血培养以确定感染原因,以及胸部X线片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评估肺部状况。治疗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需遵医嘱使用。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带有致病菌的物品和环境,同时遵循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