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
食源性疾病是由摄取了含有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食物或水所导致的。这些病原体在消化道内繁殖并引发感染,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引起炎症反应。典型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以及发热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病例还可能
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常规实验室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培养以鉴定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此外,针对某些特定感染的特异性检测如沙门氏菌O抗原凝集试验也常被采用。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如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细菌感染,具体用药需依据致病菌种类和药敏结果而定。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或未彻底清洗的食物。确保食物来源安全,冷藏食品至适当温度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