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就医助手

支气管扩张有哪些症状,有痰吐吗

支气管扩张有哪些症状,有痰吐吗

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大量脓性痰、反复感染咯血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引起的,炎症和纤维化导致支气管壁肌肉和弹力蛋白破坏,使支气管失去正常生理防御功能,进而引起支气管阻塞性病灶,痰液积聚而形成。这些病理变化使得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大量脓性痰、反复感染及咯血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喘息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壁损伤后,局部可能出现狭窄或痉挛,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引发上述不适。

针对支气管扩张症,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颗粒物,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

2024-09-23 10:20举报/反馈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支气管扩张症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43岁的杨先生是位瘾君子,每天至少抽2包烟,从年轻至今已持续20几年,但约10年前开始,他就时常咳嗽、喉咙常有浓痰,近一年来只要走路较快或爬楼梯就有点呼吸困难,咳嗽也愈加严重,痰液甚至出现血丝。杨先生因反复咳血、吃药不见改善,转赴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自己竟罹患支气管扩张症。为何支气管扩张会造成咳嗽、多痰?本文将带你认识支气管扩张症,说明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症状及治疗。一、支气管扩张症是什么?支气管扩张症指肺脏中支气管不正常且永久性的扩张。患者呼吸道常会弯曲、松弛且膨大,并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患常有浓痰、久咳、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根据数据分析,国内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的盛行率,男性约每10万人有15人住院,女性每10万人则有20人。二、为何支气管会扩张?支气管扩张症的致病原因当呼吸道慢性发炎时,气道分泌物便难以有效被清除,导致痰液逐渐堆积,进一步引起细菌感染并造成支气管受损、扩大且变形。反复恶性循环之下,就会导致气管结构,特别是气管弹性纤维损坏并扩张。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如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炎或肺炎)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占支气管扩张症近3成病因,其它原因包括:1.呼吸道伤害:呛入异物、吸入有毒气体、胃食管反流2.先天性结构异常: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巨大症、马凡氏症候群3.免疫缺失:免疫球蛋白缺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贾伯斯症候4.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薛格连氏症候群5.纤毛功能异常:卡塔格内综合征6.发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大肠炎、克罗恩病7.其它原因:恶性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黄甲综合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三、支气管扩张症6大症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若你符合以下描述,建议就医检查:1.慢性咳嗽且伴有大量浓痰,可能带有血丝2.晨起或入夜卧床时咳嗽及痰量增加3.长期胸闷、呼吸不顺或出现喘鸣声4.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黄绿色浓痰明显增加5.反复肺部感染及咳血,严重时体重会明显减轻、呼吸困难6.杵状指四、慢性咳嗽、多痰是病征?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方法有这些若患者有慢性咳嗽且痰液多,或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便需考虑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能性,部分患者亦可能合并慢性鼻窦炎、顽固性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多见于非抽烟者)。若怀疑有支气管扩张症,医师可能安排以下检查项目:1.影像学检查:初步通常会先通过肺部X线检查,若发现可能罹患支气管扩张症,则会安排胸部计算机断层,进一步检视支气管壁有无变厚及扩张。2.血液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因缺乏特定抗体而罹患支气管扩张症。3.微生物学检测:支气管若慢性发炎便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此时便可通过微生物学检测判断患者痰液是否有革兰氏阴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曲菌等。4.肺功能检查:可确认患者的肺功能是否有气流阻塞现象。5.纤毛功能检测:若患者有家族病史且发病年龄较年轻,有可能为先天性纤毛运动异常症,可安排糊精测试或鼻腔一氧化氮浓度测试。6.支气管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适用于支气管受异物塞住,需将异物移除之情况。五、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姿势引流痰液、搭配药物改善发炎由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气管因长期发炎、存有浓痰,且无法自行清除痰液,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因此在治疗上首重以物理性方式清除浓痰,下为常见治疗方式:1.姿势引流:利用头低脚高的姿势,通过重力让呼吸道的浓痰容易咳出或抽出。2.胸部扣击(拍痰):拍击患者胸部或背部,配合深呼吸及咳嗽让痰液排出。3.哈气咳嗽:患者可单独执行或在接受前2项治疗时同步执行。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亦可采用高频胸壁振荡机器或负压呼吸器除痰,前者是通过高频震荡的方式,松动气管痰液,后者则是在胸外穿戴负压装置,通过让胸内压力转为负压,扩张肺部及呼吸道,促进换气及排痰。另外,医师也会视个别患者病况,搭配以下方式辅助治疗:1.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并改善发炎性痰液阻塞。2.化痰药物:帮助痰液变稀及排除。3.喷雾器、化痰器:通过吸入药物或生理食盐水稀释痰液。4.支气管扩张剂:扩张支气管,以利痰液排出。5.口服型或吸入型类固醇:改善呼吸道过敏引发的多痰症状。
胡中泉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有什么表现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促、发热等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咳嗽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可能是由于异物、肿瘤、炎症等原因所引起,由于支气管出现扩张的情况,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咳嗽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2、咳痰 支气管扩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咳痰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3、咯血 支气管扩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黏膜受到炎症侵袭,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受损,从而引起咯血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4、胸闷 如果支气管扩张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胸闷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气促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气促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CT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量饮水,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控制烟酒以及浓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有什么区别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的区别主要包括引起的病理病因不同、症状不同和检查表现不同。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遵医嘱进行不同的治疗。 1、病理病因不同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是由于细菌、病毒反复感染而导致支气管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支气管扩张通常是肺部组织和支气管堵塞所引发的感染,引起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管腔变窄,分泌物阻塞管腔而产生的。 2、症状不同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比较长,症状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的严重程度。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在晨间加重,白天比较轻微,睡觉之前会有阵咳,起床时或者姿势变化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的咳痰,痰液主要是白色的黏液或者泡沫痰,偶尔也会有血丝,以早晨的咳痰量最多,喘息性患者会有喘息或者气急的症状。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症状表现是慢性咳嗽,伴有大量脓痰,以早晨和睡觉前最多,咯血也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量。多数患者会有间断的发烧、疲倦、心慌等,甚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疳、足状脂。 3、检查表现不同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做X线检查时,会显示肺纹理增粗紊乱,出现网状、条索状或斑片状的阴影等。而支气管扩张则会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分布混乱,表现为蜂窝样或卷发样的阴影。 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的疾病,但从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理改变、不可逆性的临床症状等方面分析,支气管扩张比慢性支气管炎严重,难以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和调理,避免病情发展成支气管扩张。如果患者确诊支气管扩张,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树立治疗的信心。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支气管扩张干咳、无痰吃什么药
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干咳、无痰的症状时,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止咳化痰类药物、平喘类药物、抗胆碱能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引起不良反应。 1、抗生素类药物 如果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配合医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能够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2、止咳化痰类药物 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配合止咳化痰类的药物进行辅助改善,比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肺力咳合剂等。 3、平喘类药物 对于出现明显咳嗽的症状时,还可以遵医嘱联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4、抗胆碱能类药物 若伴随明显的呼吸困难情况,还需要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 5、免疫抑制剂 另外,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环磷酰胺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文章 医院推荐 医院大全 同城专科 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