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过快、慢性失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饮食不当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铁元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若日常饮食中长期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机体铁元素摄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
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
2.铁摄入不足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摄入不足时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补充铁剂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口服补铁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片等。
3.生长发育过快
由于生长迅速,需要更多的铁来满足身体需求,因此会导致铁储备消耗过快。对于生长发育过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物补充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可以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富马酸亚铁颗粒、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等铁制剂。
4.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指长时间的小量出血,虽然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累积起来也会导致铁缺乏。如果是因为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需要补充铁剂。例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等。
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异常,导致反复出血,从而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对于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如激光治疗或血管栓塞术,以控制出血。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口腔黏膜苍白、乏力等症状出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