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后遗症可能包括疼痛、跛行、关节僵硬、肢体短缩、感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1.疼痛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外伤导致,如摔倒或车祸,会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这些因素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主要集中在髋部,尤其是在活动时加剧。
2.跛行
由于患处存在肿胀、疼痛等情况,会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从而出现跛行的现象。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完全负重足部接触地面的情况,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悬空。
3.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可能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所致,也可能是由于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引起的。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受伤一侧的膝关节,可能导致屈伸困难或不适。
4.肢体短缩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会导致患侧下肢长度缩短,因为骨折端移位可使患侧下肢变短。短缩程度可以通过双侧下肢长度比较来测量,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矫正。
5.感染
如果术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并引发感染。此外,若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感染常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脓液排出。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后遗症,建议进行X线检查、CT扫描或MRI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畸形愈合等问题。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矫形外科手术等。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腿部,以免加重症状,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