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骨折可以通过骨牵引、皮牵引、髓内钉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方法进行治疗。
1.骨牵引
骨牵引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将力量均匀分布于整个身体,减轻患处压力,适用于不适宜手术患者。 通常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操作,在床上安装牵引装置,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牵引力度。
2.皮牵引
皮牵引是通过皮肤表面的牵引线圈对骨骼施加持续拉力的一种开放性牵引技术,其作用机制为利用机械张力促进骨折愈合。
包括安装牵引针、连接牵引线及调节牵引力等步骤,并需定期评估效果以调整治疗方案。
3.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固定是一种内固定术式,通过将金属杆插入骨髓腔来稳定骨折部位,适用于复杂骨折。 在全身麻醉下执行,钻孔后置入髓内钉,并进行X线检查确认位置和稳定性。
4.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一种内固定器械,设计考虑了防止股骨过度旋转的问题,适合用于预防粗隆间骨折发生旋转移位。 手术中首先定位骨折点,然后使用专用工具将髓内钉精确植入股骨近端,最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测试。
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经典的固定方式,可以提供牢固的支撑和稳定的固定效果,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手术过程中先开窗暴露骨折区域,安置钢板并使用专用工具锁定螺丝,确保钢板与骨头紧密结合。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此外,适当的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功能也至关重要。